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向他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在与玛希格日勒一家亲切交谈时说:“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实施禁牧补助。我们把制定政策的会议开到蒙古包里,多听牧民的意见。”(2011年1月3日《人民日报》)
正当全国人民欢度新年之际,这次总理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被白雪覆盖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走访牧民家庭,听取牧民关于阶段性禁牧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总理对促进牧业科学发展的热切之盼,表达了对牧民关心的殷切之情,对各级领导干部决策办事带来深度启迪。
一是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理论基础。决策若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状,脱离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就失去了落实的基础。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决策,并在实践中自觉检验和修正决策。决策时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温总理“蒙古包内听民意”,说明一切决策,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只有从实际出发,遵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与切合实际的方法,才能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使决策变成现实,保证决策的可执行性。
二是凸显执政为民的理念。领导干部对群众是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取向。实践证明,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只有善于尊重民意、汲取民智、体恤民情的领导者,自觉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决定取舍,才能赢得群众的由衷拥护和爱戴。作决策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有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观念。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并在政治上得到尊重,党才能执好政、掌好权。温总理“蒙古包内听民意”,说明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发扬民主作风,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决策,从而做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决策成败的基本依据。
三是体现科学负责的态度。决策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不能草率行事,更不能武断决策。为此,在决策过程中要把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技术与广泛征求到的各种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吸纳和融合到决策中,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不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所驱动,不为取悦某个领导而行事,不为迎合某些人的需求和廉价喝彩而拍板,不为社会的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暂时的选票而屈就,始终站在立党为公的立场上决策。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瞎指挥现象的发生,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主要领导者掌握和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培育科学素养,就能确保决策的成功。温总理“蒙古包内听民意”,说明温总理“蒙古包内听民意”,说明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坚持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尊重和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指导实践,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自觉摒弃重大决策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
为政之道,在于顺民意、厚民生、安民心。从温总理“蒙古包内听民意”中,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在履行领导职责时,一定要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领导理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使各项决策体现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